(一)焉知其言,何知其不意?是己不知所为也。
(二)夫志尚行。其行无志,犹断首之蝇废弛。其行有志,犹迷途之孩徒劳无功。己若坚有履志,方知无有径矩,合乎己道否。志中而有规画,求其行。知去明其远,得大志,则终益圆满。
(三)言善为之计。分宜善谋;莫贯而成习之者。共学而止;贯述将行事,享辨善未策。毋贯言功成事,夫研之可止。宜尽时规志履达。
(四)天下莫难於,由己之路,惟卿自难。由己为之,自加得恼。克己也。善知君终此,则又始谬己也。哈!
(五)志成而至於己。须掘而得之。道日愈近,悬远成去。念及转也。乃以修己之身。更造其求。入别立成。
(六)人生而定,志於多回。必慎终始。不得中废。每定一目,盖成一小功也。有论必不废弛。若无,则不实其虚。人之美言,复尔昔时也。
(七)人闲碎甚,己未知源,遂随人言;贯言误,轻则无咎,重则招厄;观彻了合和,知往而趋正行,以求念明人意。及思辨,通达人事,成己则判之能。人告己知,亦何言之。偏习之深失也。欲变未及,甚靡一生。行其所阅,有是一法能之。合知人,善识之物也。正道也,好立人也。
(八)莫鉴於权而谤人。惟自省始是择之;莫由为己,使以为人,为众。惟有德己者,径是从之;未尝展罚於上。唯以道正,乃凭以正;身非不由己,行不善其心,是不从。善行於己,是善身而善不全,为以乐之所从。乃生同心也。
(九)每去一志,积之渐多,则胜其始。迨於无有可克,益使新向常积。胜己之善全也。
(十)训曰:凡人当告其判道,慎勿及伤而思我。此夷节廉。背国家之事,必败告终。毋待危,而念亲挽至。夷尘之中,虽高节犹将有之。己明所行,任其罪己也。叛道始知爽,利去方知节,再想归途难有时,莫候悔,谦为人。
(十一)己过误必记之,以避世咎复见。余好犯误者,而不好重犯者。曾为不忘以历实,忘而枉心重犯。知人为以为用,知其不为以不用。人必求高见之失,以擅用其长而善其短,则有才。
(十二)行以见验己身,人证其实而知。徒有虚表,强颜好争,亦见寸步无行。行可见其心,言难见其实,是以考其实,亦无可代也。
(十三)众人易得,利而不往。难得之物,绝非易事。人常强求不得,不求却得其幸,幸而抱憾也,乃人之常情也。甚易得之物非不最贵,难得之至最美也,至欲得之而非易得之也。
(十四)勿念人予己,必念己予人。但求人无过,不图人之情。不可思人与己,而是欲有以予人。不能思人受己利者何报,任下未必报也。
(十五)初极为难,其终心酸。寸艰可磨大志,始难而后易。不曾有悔。
(十六)人之道固碍,己不顾而以向正,证其所碍之失。顾之不纯,害己之行,不易辟道自达。人性贵矣,则有为矣。负化己用,辟之以道。然无其能之,败难再起也。
(十七)亲不明道,助之以害。不知其害,舍之甚已。人害之,命将不存。害人之,不闻其声,益使能无量。其声势,命焉可存之?及明之,命不附也,亦使强己也。
(十八)人欲自坚,所行之事,须认其责。人虽途夭,犹固己道,见事考之。使知万难之中,独存之至贵也。
(十九)谨矩,行之速,事之效,而为以功多,劳多,适居高位也。
(二十)人生本沌,其浑犹汁。施之以情而净,施之以厉而有欲。长以往,或甘,或辛,或腐即臭,已矣。此性也。
(二十一)有识多广,未必悟也。有行而知,悟其不必识多也。有为以所用,效之尤重,智之所为也。
(二十二)人行之初,善察至以多闻。酌以善终,见始知之。尽了沉於怀,不易失也。
(二十三)人皆由其好恶,无有不犯之。不曾经人之事,能生同悯焉。有其大同,行泽不害,事求安己矣。
(二十四)人常日感一新,事越难愈易,以是乐知有为。简事之难成,非所欲为,不必强也。强而不能,将无所不能,无所不强。人之上下也。
(二十五)小而精进乃致远。大而不能乃致微。见远必欲小,寸行可济大,其行远必有成。近欲必思伟,见远必致微,目之短浅亦能成其大。两厢阖之以睦也。何不成也。
(二十六)好之为人易,处之为难;好之为人难,处之为易。两不相欺,诚助之余也。
(二十七)人学则行;人行则多行;人之多行则多见智者也;虽有痴学,但无痴智。人常能荫中行,多怀真见,是智之达者也。民将受益之无穷。
(二十八)高无其之至,是有其不善,而反是焉。不可不知也。
(二十九)人不行知,则不营其心。闻执一言,一面可知。为所欲为,欲为不可,何以为宜也。
(三十)象视之难,实乃至简。惟己之以为难,弗敢一试耳。
(三十一)人之本初,难得之至。不见生感,乃致以深。何其面目,则何以示人。偏之大意,执於人短,则难成之於人,成於己也。
(三十二)行己不善,以自为是。误使周人不适,不识也。止之也
(三十三)男子怯败,女子患失。皆畏其来,习避实也。难至也。
(三十四)及之及多,过之无为,为及殇人。
(三十五)功成非欲出,行后乃得实。滞於迷多幻失,何如能精致。所行必有失,失而能成,以善能实全也。全己也。
(三十六)智默不言则不智,妄而默为智者也。能善言者,其必不善。不善人而善己,绝非善类。
(三十七)临者宜以何物,待之以形。
(三十八)常憎反不快。简以至乐也。
(三十九)先民强,进道也。
(四十)任何力,无以满人。
(四十一)言许大而不实,愈不可信也。
(四十二)世无断事,无不非至也。
(四十三)患解忧亏,怯败莫不如一试。
(四十四)历事不顾得失,积知亦将不悔。
(四十五)非不能行,易释也。
(四十六)行可以示引,而强於言。
(四十七)临事能成,非战之,择变也。
(四十八)宜行之成,不成则失,是时矣。夫数事之所不遇,失其所误耳。其缪结,则非宜之时,出之也。
(四十九)时与世无阂,取之可向。
(五十)行多,知之弥多。行知早成,不废牛毛。然天基尚浅,心欲所累,百年莫能至也。
(五十一)能愈长,责愈大,非是也。我以责愈盛,由人始生不知。凡事方为所知,非以睹彼所为而所知也。必於身验之,然后知之。
(五十二)执性者,乘其财。不敦大体,有富为祸。善之者财,富之者不多。
(五十三)长为长,长之心,可定众之所向,往来之行。
(五十四)意可以见,因变之也。
(五十五)宽於人。即畀之以纵也。故宽亦须适然。
(五十六)一番忿争,犹以笑对,不失为仁也。
(五十七)人各有其长,不可鄙也。一朝善得其用,时或落末也。
(五十八)何则?勇於行,使人见之,知而任之,故间隙纷然,而积习滋多。
(五十九)人何为自悔乎?其智如此者邪!其实非也。衍生於此,岂人之能断无有哉?任事惟能自食。
(六十)有所道不明,遂不理。若复为累,默然应之,冷漠而深击之矣。
(六十一)人言求财。余径告其,行未能足心,不足而求物,永止於贫步。我等皆非富贾,其言也谬哉。
(六十二)择其重於力。择众化之道,就之而已。不得其道,未有益也。成与众化异业,就众以为不能。当此思所欲其入,谨而行之也。
(六十三)欲行之,莫御所言为伤,害及足石也。若然。明与未之虑,必不行之。勇以类为下,亦必有坚志,御其万难。
(六十四)进业,不如经生。
(六十五)己所多择。择即改之,变之。知之源也。
(六十六)决之复改,不自觉有。余谓,志不足坚,抑使踌躇。
(六十七)失一役则定一生,余不知亡多少矣。
(六十八)智之为愚者教,则生反侧,至於好胜也。
(六十九)人难脱欲。及深舍诸人,身心果死矣。时至简也。
(七十)寰中有盛衰。任其所逃,终与一实也。
(七十一)不论身处何处,所见非见不虚,乃一物之必存。任之又生,必慎其刚。人欲生其生,物生其生。
(七十二)实得有幸,难得不幸之幸。
(七十三)异物者,质一实生也。人生亦如是,更无完璧。求之不得已,不如益其积弊。
(七十四)思己不力於人,而彼亦可为也。忘久不欲逾人,将使人过己也。
(七十五)学染虚,稷染佯,释此二伪自归。
(七十六)於上,则天之父也。於下,则地之母也。有养之为以为亲也。
(七十七)甚之善断,失其尤多。人之善不可过也。
(七十八)夫全者,人之所信。失其全,一行而取之。闻巧言,以抑之为暴。其为所欲为,不可为也。
(七十九)人无如何地,不能尽其业。无事乏机固难之也。上行之行,先善己以善身,善全人之善己,而善事也。须知人过其善,则生恶矣。不得善己,何宜善人?必有其忽,而使人利之以害也。
(八十)执善精坐,则华林园中起。
(八十一)不历事,焉知己多无用,何善能遣其能耶?
(八十二)坚志而行,不信人言,誓必让其悔之,默之矣。
(八十三)反之必后於人,始知善结进之极速。
(八十四)断之始不能,其至固将焉在哉。
(八十五)为事难为,只欠负固。为人难为,只欠人心。人生而没,年迈方知。甚有终其一生皆不通。事事浑噩,力不从心,心而无力,不得开窍也。
(八十六)有道则毋直取,不道则不得上跻。若乃於此不可取,宁择一世而缘。
(八十七)仕不治,奸不除,风不纠,则难壮大国之志也。
(八十八)以所知,不欲受人之谏,食益多而亏。
(八十九)人不则知,不能则不知也。知所以不知为,则不知也。
(九十)欲达之为而妄言之。行不为知不动,皆谓为食犹不觉累人,不知祸首在此。学而多坏,难睹行知之道。而行知知世之实也。
(九十一)思往来之不在礼,好礼之不思往来。
(九十二)行之多,乃志其远。心之多,乃知其广。见人其才,可得而见其才识。
(九十三)履有忧,直守直复长。弗得履绳,通直道。不平之得,生於久矣。
(九十四)人欲告真,当此而馈之。非欲自是,人之过也。不惑之失,时为偏解无事,长为何其偏见也。
(九十五)盖道究微,人得其知也。
(九十六)道及法本。行之知教,意遂中。百家之上,集治天下。
(九十七)居府困,百业奉市。业主之,共一市。挽近百业,去费距人。以一国之民至,驰之道也。
(九十八)爱国之不定爱民,爱民之必为忠国之士。
(九十九)娶妻尚贤,贤能治家亲,行育子昌。
(一百)用女之道,在才可用,欲而不可亲,贤可交,妄不与诚。
(一百〇一)大行其施而自全兮,未尝闻候时也。殊不知,机弥等,失契之实。悔之不能矣。
(一百〇二)此行无载载,是不能使人昭昭乎道,故重过而皆次矣。
(一百〇三)人不患文,不畏富,不惧有势。恐君不自知。立於高力擅一市,私妄独占,以轻侮天下为傲。
(一百〇四)莫矫偏言而种恶念之种。
(一百〇五)修行为强己。所作即善所致。富五车不及於此。
(一百〇六)贱得子与通,而无忘此子终不取。可上亲戚之位,皆自爱爱之也。
(一百〇七)最近精魂之力,有生迹与悲欢,无望之不见已尽,虽为残美,亦却为至诚之爱。
(一百〇八)为用验之,作指引向。以实及便捷,为最益也。
(一百〇九)众好追风而靡。士之好树群与同。而余好独习孤宜,不拘诸象缚累。
(一百一十)子正明於前,父之制也。子性独立,母之情也。家睦,事业之要速。
(一百一十一)不思暮付之。莫待成於人之所成,方以枉人成告。当之所务在於择正而行之也。
(一百一十二)予至非常人,以我为多难。欲下绝众倍之力能及之矣。
(一百一十三)币买所出,见於己,则先求其所由。合意未全,便是有之。无求於己者,有未可以事。欲多事利,又不虑深保其虑。怏怏而不满,要使人怪?人人皆不痴,日后谁与之交?反多不买贵,则无以知役之所望也。物固有相待而相存者也。夫孰弗能更也。
(一百一十四)富贵痛根,不知运行。贫苦有乐,明知有欣。无明之教。历行积知之,丰财知分之也。
(一百一十五)一无所死,一无所欲。视一人善察此。无经苦涯,不可以负任,有所大也。
(一百一十六)欲变之者,首承颜不好之事,加以改之。
(一百一十七)世之日下,人之有志难伸,难有大用。
(一百一十八)百业有历行之史,乃有益久,益劲之力,荐於上生。
(一百一十九)自然哺万物,非止天生哺。乃道宜还哺,道反之所以哺。
(一百二十)生时有几,几为之所挥,乃不为所知。
(一百二十一)不言富足饮自衣。不论有无财,难易自家习,见事静如水,不计得失,乃能视己明。明之何为本,何为贵,何求而求之也。
(一百二十二)市币行度,入率安社稷。市器容式,资产存度,衣食住行之非具也。乃作饼饵,鼓计掊克,致人人自危,遂至已成空。资固始终,阶固愈深。民难之至矣。
(一百二十三)得罪自谢,当责负偿,文明也。绝情谈律,真法之世。藏民饶杀,伎术兴国,乃尚强於世也。
(一百二十四)寻因纠果,系真堪今时。亲服以心血养君,读学之入世,路果献其无私邪?造室之齿,何以与言?父母之病,胡报而老?己不感奋,丐嫌於耳。
(一百二十五)初忌执深,相责多为之少。余无至亲,幼始务家,恋一女,视其楷,追其才。少成入世,多却甚众,哪知其病薨,至今无说。特是居之慎不可求,更相树之习,乃造其家而不为己死。已非儿矣。少怨多责,少言增情。己不改之,则十尽去矣。谓之为家教之阙色也。
(一百二十六)辂不哗,言犹无事。递名见得,有之益富。为人行事,相为侍,径越宽。高如有,卑净如摩,即无。
(一百二十七)人有三病。一曰:睹彼过己也;其二:己不自勉,好取人与人为率;三曰:尝伐之,不可反言。此三心,嫉慕恨,有恶念恶,喜背作负。非理上,非身上,使人郁焉。岂不知人之所行,行之所形,非不得已而已。

附件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