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
当前位置:首页 > 文忆 > 虚说

私人审判 37

作者:华子   来源:原创   阅读:521756   评论:1

37.

翌日上午,我去了青石口,我特地选了一些父亲的书籍杂志带上,(只是因我的体力的关系不能带太多),顺便把它们赠给福利院,也许这样对我的走访有好处。也是为父亲那些书籍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去处。

好在天气不错,我奋力蹬了一个半多小时的车子终于到了那里。这些书也费了我不少力气。又加上是上坡路,我浑身都湿透了。这是山脚下一处孤零零的建筑,虽然房院已经基本建成,但是还没有最后完工。有的脚手架还没有拆除,到处是瓦砾,给人一种散乱仓促的感觉。大门的一边立着一块牌子很是醒目,上边写着“红星福利院”。大门和旁边的小门都关着。

我敲了敲小门,对看门人说我是来看孩子捐赠书籍的,看门人一听是这样,笑着把我放了进去,并且愿意帮着我推车引路。这时我才发现他有点跛脚,走起路来一摇一摇的。我们朝着主楼的方向走去。穿过院子的时候,我发现这里还没有完工,院落正在铺着水泥地,几个工人还在忙着。除了面前这座四层高的主楼外,两边还各有一座小楼。上楼的时候,他想帮忙,我还是坚持自己拎着。走进楼道,顿觉清爽了不少。他带我上了二楼,来到挂着“院长办公室”的门口,然后他轻轻地敲了几下门,向里面小声喊着,“郭院长,有人找”。说完就一摇一摇地离开了。

在听到了一声爽朗的“请进”的声音后,我就走了进去。我看见里面靠窗台的地方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短发女人,正抬头朝我望着。写字台上摊着一些文字材料,想必我来之前正在看。我歉意地说打扰了。她微笑着问我有什么事。我发觉她是一个较胖的女人,全身,无论是脸,胳膊,还是肩膀,都是圆滚滚的。只是她的眼睛有些不对劲儿,她的左眼睛有些斜视,当她与你说话的时候就好像旁顾着别的地方。不过她对人的态度还是十分亲切的。我忐忑不安地在对面沙发上坐下来,说了我来这里的目的,一是家里的好多藏书用处不大了,想捐赠一部分给福利院,(我指了指身旁的一捆书),或许这里用得着;另外想请他们帮忙了解一下我父亲原来的情况。我说父亲任忠礼刚刚去世了,他以前在孤儿院(以前的福利院)呆过好多年。所以这里也算是父亲的家。我有些虚荣地解释说,他考上大学之后,毕业后就留在了学校,是宣教处的教授(其实是副编审),同时也是本地一名很活跃的作家,经常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他写的文章。痛心的是他还没有到退休就去世了,没有任何的准备,交代就离开了。自己作为他的独生女儿,知道他的一生很坎坷,很想为他写一本传记以示纪念,为了了解他孩提时期的情况,找到较为详细的一手资料,特地过来想请福利院帮忙。

我强调说,像父亲这样的人,最后成为教授作家,也算是事业有成,我们全家应该首先感谢福利院的养育之恩,培养之恩。(当然我没有向她说起我对父亲不恭的疑心,我来这里的其他的目的。)

她听后很高兴,表示他们也算是父亲的家人了,家人来当然欢迎了;对于捐赠的书籍也表示感谢,还说他们确实资金有不小的缺口,光凭政府资金也是很难的,还得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。说完这些她问起父亲的名字。

我说了父亲的名字,随后又把一张他大约十五六岁时照的黑白照片递给她,相片照得很模糊也很随意,想必照相条件有限,什么人随意照的。上面的他只是一个小后生,穿着背心短裤,歪着头,木呆呆地站在那面,身后是葵花和平房,一侧留下了长长的阴影。想必照相的时间是夏季傍晚。

她端详了一会儿照片然后抬起头说,她好像听说过仁忠礼这个名字,但是从来没有见过面。不过,她补充说,她刚从别的部门调来不久,有些情况不熟,说不定老员工知道。

她拿起桌子上的座机电话按了个号,叫刘大姐上来一趟。放下电话她对我说,这位大姐是这里的元老,也是一位很有爱心的老人,今年都七十岁了,按说早应该不干了,但是她不愿回家休息,愿意继续和收养的人在一起。

一会儿一位老人来到办公室。

这是一位满脸爬满沟壑的小老太太,表情里有种生命不息劳动不止的勤劳质朴的气息。郭院长让了座,然后向她介绍了我的来意,去世父亲取得的骄人成绩,问她是否对他小时候有印象。随后把那张黑白照片给她看。

趁着这位老人左右端详照片的工夫,我向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(开始我不知道是称她奶奶还是阿姨更合适,最后还是觉得称刘奶奶更合适),大致说了父亲小时候在这里生活过的年份,他的长相有什么特点。当我说到他的上嘴唇有先天性的毛病时,她脸上那些乖顺的沟壑忽然向四周扩张,两眼放光,说,记得,记得,我们都叫他“小礼”。确认是收养的孩子当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,性格老实文静,学习特别用功,后来考上大学离开了这里。当时福利院都为他考上大学骄傲和高兴,院里还专门为他做了一身新衣服呢。后来她就唠叨开了,讲起她记忆中的这个孩子是什么样子。

“我刚到孤儿院的时候,他大约四五岁吧。那时候我也才十六岁,之前在村里什么活都干过,听说有这么个工作,当然很愿意做。对了,那时候福利院不叫现在这个名字,叫孤儿院,现在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,哪一年我忘了。当初送到这里面的基本上没大人,都是孩子,不是身体残疾就是脑子有毛病,人也不多。反正没人要的,政府就把他们收养了,总不能叫他们饿死呀。当时不是刚解放吗,不允许的。护工也没几个,那个累就不用说了。那时候的条件没有办法和现在比,连肚子都难吃饱啊。像小礼那样聪明身体又没什么大毛病的孩子是很少的。他也就是因为嘴上有些豁才被父母抛弃的。他自小不爱说话,也不惹事,一没事就在一旁看书学习,没有本子就用树枝子在地上画画写写的,所以后来能上了大学。好像他上了大学后也回来过几趟,我都在。他变化挺大的,不过性格还是老样子,不爱说话,有些腼腆,能看出来他见了我们特别高兴,还和别的孩子玩了半天。只是后来再也没见过他,估计是成了家,忙事业,就没那么多时间了。你看看,姑娘都这么大了……,长得多好看啊。唉,真是天不长眼,他才多大岁数啊,怎么就忽然得病没有了呢……”说到这里她抹起了眼泪。

过了一会儿,郭院长说,也许他太要强了,累的。他是福利院历史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,之后有当了教授,还经常有文章发表成了作家,按说这也是咱们福利院的骄傲和功劳啊。我早就有这个打算,只是一直忙这事忙那事的,一个搬迁就把好多的事耽搁下来了的。但是我脑子里一直有这个想法,就是想把从咱们福利院出去的人好好了解一下,特别是在社会上做出了成绩的,……好好整理出一份档案来,这样也好给人介绍。

刘奶奶拍了下膝盖高兴地说,就是,就是,这想法我可一百个赞成。你不知道咱们福利院发展到今天多不容易,给年轻人讲讲也是个教育。那时候什么条件啊,缺这个少那个的。他们很多都不好管,不服管,我们又不能打不能骂的,只能一点一点和他们拉近感情,他们才听话一点。小礼是最懂事最聪明的,所以后来也最有出息。我那时候就老说,他将来肯定有出息的。看来我没有看错。

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一件事来。他要上学的时候还没有正式名字,大家平时一直都叫他“黑蛋儿”,可是要上学了,再这么叫就不行了,就需要有个学名了。当时辛院长说,你们说给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啊。几个阿姨有的说叫党有生好,有的说叫谢政府好,呵呵,真是说啥的都有,最后还是辛院长定的,她说这孩子心善,仁义,又懂礼貌,就叫仁忠礼吧。大家以后就别黑蛋儿黑蛋儿的叫了,再那么叫不合适了。就这样起了这名字。不过叫大名的时候还是不多,都叫他小礼。他上学以后还是挨了不少欺负,人家一听他是孤儿院来的,嘴上有点毛病,同学们都叫他“豁嘴儿”。这使小礼很生气,但是又没有办法。这孩子自小自尊心是很强的。他越是不愿意别人这么称呼他,那些孩子们就越是专门对着干。为这个他和一些同学没少打架,但是挡不住人家人多,他就一个人,怎么能打得过呢。每次都是他被打得鼻青脸肿的,有时候还把衣服撕烂了。阿姨们看了都气愤不过,要找学校去。后来辛院长专门去学校找老师反映这事,老师在班上狠狠批评了几个坏学生,但是他们背后还是经常那么叫他。而且一直叫到上初中、高中。我觉得这个对仁忠礼的影响挺大的,老是闷闷不乐的,很少和班里的同学们玩。特别是后来懂事了,他上了中学以后,再当着那么多的女孩子的面那么糟践他,他能好受吗。一放学回来,不再愿意和别人在一起说话,就坐在一边不是看书学习,就是闷坐着。唉,凡是在这里长的孩子,心理上都多少有些阴影。你想吧,知道自己是被家里遗弃的,本来就自卑了,再加上有点先天的缺陷,就更不行了。实际上他这个时候嘴唇上的豁子已经不明显了,福利院已经给做了手术,只是有道疤痕。



 

篇海App

心 中 有 束 光 · 眼 里 有 片 海


标签:人性  文学    真真假假      先锋小说  
相关文章
相关评论
导航 - 蜘蛛
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,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,一经发现,即作删除!
本站所收录的作品、话题、用户评论、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用户个人行为。 如前述内容侵害您的权益,欢迎举报投诉,一经核实,立即删除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haiyue@pianhai.com 免责声明 公司名称: 株洲市海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@ 2010-2020 篇海 www.pianhai.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

  湘公安安备43022302001022号  湘ICP备16004927号